去年,消费电子市场继续下滑,使得芯片行业一片惨淡,原本的供不应求变成各大厂商争相去库存,整个行业进入寒冬。
(资料图片)
2023年,芯片寒冬仍在延续。今年一季度,英特尔、AMD等知名大厂营收均有多年不遇的大幅度下滑。这种环境下,国内芯片厂商表现如何?我们以海光为例来看一下。
营收逆势增长,前景一片光明
从营收来看,海光在全球芯片行业整体“冷场”的大环境下,依旧实现了逆势增长,市场表现相当喜人。
海光信息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,海光2022全年营业收入51.25亿元,同比增长121.83%;净利润约为8.02亿元,同比增长145.18%,双双实现倍翻。而根据海光2023年一季度财报,海光在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1.61亿元,同比增长20.04%;净利润2.39亿元,同比增长66.87%,依旧保持有较高的增长速度。
个人认为,这样的增速体现了,或者说源于国内芯片业的两大现状:第一,市场层面,国内芯片市场需求旺盛,国产替代已经走入正轨,因此国内厂商的发展不会受国外环境的太大影响,发展前景良好;第二,技术层面,国内厂商技术上已经有了长足突破,产品距离市场主流水平已经不远,目前不但具备可用性,还兼具易用性。
大力深耕技术,充分提升自主迭代能力
无论市场再怎么广阔,没有产品做支撑都将是空中楼阁。因此,技术才是发展的源头,国内厂商能在技术层面不断进步,并让大家看到成就,这是最让人欣喜的。
当下我国各大芯片厂商正持续加大研发投入,进行技术攻坚。2022年,海光研发投入共计20.67亿元,同比增长30.42%,占总营收的40.33%,是科创板上市企业平均值17%的2倍有余。今年一季度,海光研发投入高达6.23亿元,同比增长30.7%,在当季总营收当中的占比再度提升,高达53.64%。
这样的高研发投入,使海光在自主迭代能力上得到了丰厚的回报。3月份的时候,海光官宣已经完成了对x86架构的消化、吸收。基于技术上的突破,海光独自完成了三代产品的开发和商业化应用,现在在众多领域都有它的身影;下一代CPU产品海光四号、海光五号的推进也相当顺利,性能将有大幅提升。
海光的发展,是中国芯片行业发展的缩影,哪怕全球行业形势已接近冰点,但国内芯片厂商依旧在凭借自己的努力带动中国芯片业崛起。在国内市场与自身技术创新的双重支撑下,国内厂商显然正面临一个较好的发展机遇,期待他们能更快具有国际竞争力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