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走出低谷,绿城探寻先机

2023-03-30 16:15:00    来源:华尔街见闻    

谨慎中带着乐观,市场逐渐复苏,让房企对后市都有了更多的期望。

3月28日的业绩会上,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张亚东直言,行业在去年已经完成了筑底,如今已经进入了复苏阶段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行业也将在过去两年的持续出清后,重新迎来发展的机遇。只不过随着市场、企业情况的进一步分化,能够率先发力,赢得先机的只会是少数。

绿城显然会是随着市场回暖,最快复苏的那一批之一。超4000亿综合授信支持,境内外融资渠道畅通,让绿城在能够保障自身债务安全的同时,还能够在土地市场上游刃有余。

唯有继续发展,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过去弊病,寻找到未来前行的路。只是那个存粹看规模、看量的时代已经过去,产品力、综合竞争力,成了走入下半场的玩家们比拼的重心。

一场全新的竞赛,已然开始。

尖子生

房企陆续披露的财报或者预告,让行业冷暖展露无遗。还能够保持自身的信用,债务不违约,甚至实现盈利的便是“好学生”。

绿城则是好学生当中的尖子生。财报显示,其在2022年实现营收1272亿元,同比增长27%,净利润同比增长16%,至89亿元。

数据显示,绿城去年销售总额、自投销售、自投权益销售排名全面提升。绿城中国去年全口径销售金额2128.1亿元,排在行业第八,相比2021年的13名,有了明显提升。

核心财务数据的逆市提升,以及排名的提升,与绿城中国提前排兵布局、应对行业变化密切相关。

此前,张亚东曾提出过“四个分化”,市场分化、企业分化、产品分化和资源分化。过去两三年里,绿城处于分化中向好的一侧。

市场分化中,绿城中国聚焦一二线城市,财报显示,绿城中国2022年新增货值1037亿元中,北京、上海和杭州三个城市就占了82%,一二线城市新增货值则占92%。截至2022年底,绿城中国手里土储总货值8295亿元,52%位于杭州、上海、宁波和北京等十大战略核心城市。

从销售端的结果看,对高能级城市的聚焦也取得很好的结果。去年绿城的销售额中,来自一二线城市销售占比达到85%,总体去化率达63%。回款率也达到了102%,保障公司现金流的同时,也为其拿地提供了充足弹药。

企业分化方面,则是通过良好的股东结构、稳健经营的基本面,使得绿城在各类财务指标中,横向比较处于第一阵营。

比如说,现金短债比从2021年的2.2倍,提升至2.6倍;短债比例则从2021年时的25.1%,下降至19.2%;经营性现金流也从2021年时的59亿,进一步上升至146亿元;平均融资成本更是从2021年的4.6%,下降至2022年的4.4%。

新增货值转化为销售的转化率也进一步提升,从2020年时不过15%,至2022年已来到48%;同时,则是权益比例的进一步提升,2022年绿城中国项目权益比例为69%,较2020年高出12个百分点。

产品的分化,则让绿城的产品能够得到市场认可,加速资金回流。像杭州“海棠三子”三个项目拿地后仅209天实现121亿元住宅货值售罄。

资源分化在过去一年更是尤为突出。业绩会上,绿城中国执行总裁耿忠强表示,自去年下半年“金融16条”、“融资三支箭”推出以来,绿城中国与银行的授信规模进一步扩大,合作界面进一步拓宽。

14家银行超4000亿元综合授信额度支持;预售资金保函置换在杭州、长沙等城市陆续落地;与中国银行等银行在内保外贷、双边贷款业务上也有具体案例落地。

耿忠强补充称,这一系列的动作完全可以确保公司2023年到期债务如期偿还,以及对2024年到期债务做提前置换。他指出,随着监管机构利好政策落地,销售阶段性转暖,公司资金安全性也在越来越高。

筑底回升

在张亚东看来,房地产行业的波折起伏,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个正常波动。而2022年则是波动中的一个波谷,如今,筑底的时间已经过去,行业也来到了复苏的阶段。这是对于今年乃至明后几年初步的一个判断。

只是这样的复苏,已然不是像几年前那样,大开大合,所有房企都能从中获益了。分化,是市场复苏的主题。

销售情况上体现得最为明显。今年前两个月市场的热度,让市场一度惊叹,楼市的繁华又回来了。到三月的转冷却令人猝不及防,克而瑞等机构统计的重点城市成交量,环比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降幅。

对于市场的波动,绿城管理层也感受得真切。绿城中国副总裁李骏从绿城自身项目销售情况,也确实感受到3月份项目到访量的调整。但在他看来,整体到访量还是好于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月份。

但即便市场回调,好的产品依旧受到追捧,分化依旧持续。从绿城中国新签项目看,其日均销售额环比二月,依旧在同一水平上。这既有积极营销让项目有良好转化率的因素,也有绿城中国主动加推项目,整体推盘量高于1月、2月的情况。

这也正是张亚东“四个分化”的应有之义。市场逐渐复苏的过程中有波折,市场、产品的分化,决定了一家房企能否靠着自身实力,熨平市场回暖过程中的微小周期调整。

在经历了2022年的全面提效之后,绿城管理层也提出,2023年会是公司全面提质的一年。规模上动态守住行业TOP10,盈利则要进入行业第一梯队。

过去几年对核心城市的聚焦,让绿城在行业下行期里能够保持比较好的现金流。如今,绿城也要逐渐走出舒适区,除了争取核心区域的地块,保障去化、安全外,还准备在一二线城市边缘地区、三四线城市拿地。

绿城中国行政总裁郭佳峰解释称,在核心城市、核心区域,绿城中国采用的是精准投资、投一成一的打法,但核心城市、核心区域竞争激烈,可能出现“吃不饱”的情况。绿城中国也要采用一些和过去不一样的打法,在更多的区域拿地,争取更多利润。

相比其他房企还在犹豫该怎么拿地,绿城通过三年“健身期”,已练出了一身肌肉。如今,则是在其他房企蜂拥而上,聚集向一二线核心城市,以拿地安全性为首的时候,绿城开始思考如何在形式转暖后,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。

市场复苏的过程中,绿城显然已经具备更多主动权,可以选择接下来如何修复利润。

房地产这个行业,在经历了18万亿的顶峰后,尽管有所收缩,但依旧是个新房市场高达十几万亿的行业。新的变化,则是从全面的牛市,变成结构性牛市,市场也从量的扩张,变成质的提升。

这正是张亚东所言的“四个分化”。幸运的是,绿城处于“四个分化”中,较好的一侧。在市场逐步复苏的过程中,绿城也能逐步把自身的优势,变成能力,变成利润,变成对股东的回报。

挺过了行业的筑底期,绿城正以一个稳健房企的姿态,走向行业的下半场。

[责任编辑:h001]

关键词:

相关新闻

联系我们:855 729 8@qq.com

版权所有 新消费网 xiaofei.7812.cn

粤ICP备18023326号-7